我很喜歡。
自從我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廣告時間,
看到這部電影的預告,就強烈的渴望它上映。
雖然當時的我對這部電影的認識少的可憐,
除了知道奧蘭多有演之外,
對於這部電影的主題,背景等等,一概不知。
但是預告片裡呈現出那種大場面,
千軍萬馬沙塵滾滾的感覺,就足夠吸引我了。

總算,我有機會得以搶先看到這部片,
真的不枉費我期待這麼久,它比我想像的,更能打動我。
對於宗教體系裡腐敗的那一個部份,
我的確是有著非一般的喜愛。

我本來以為主角是連恩尼遜,
印象中奧蘭多布魯應該只是配角之一吧,
沒想到,連恩尼遜這樣就死去了。

坦白說,雖然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主要的架構跟大部分的場面,
卻對於主人翁貝理昂之所以要去耶路撒冷的理由,感到不可思議,
更對於高佛瑞對這個剛剛相認的兒子,就可以付出這麼多,
甚至是讓手下犧牲,我真的不明白。
包括襲爵後的貝理昂,跟西碧拉公主這一段情感,我也覺得莫名奇妙。
如果最後貝理昂會與西碧拉相愛,
那麼一開始他為了死去的妻子,殺了神父這件事,
就真是不可思議了,
可能因為貝理昂在故事裡是一個繼承了父親遺願,更將其發揚光大的完美騎士,
所以我認定的完美,他必須要用一生的時間來懷念自己的亡妻,
就算不是這樣,也不應該在回到家鄉之後,
跟西碧拉策馬奔馳經過自己亡妻的墳前,只看了墳一眼,
馬未停的繼續往前。
我始終覺得,起碼要停下來,做些什麼才對。

撇開這些我不能接受的情節不談,其他部分我還是非常喜愛的,
兩軍對峙,貝理昂少少的兵對抗回教撒拉丁二十萬大軍的先鋒,
排成一列,然後變換隊形,我很喜歡這邊,
從空中俯瞰,兩軍騎兵的陣形變化,
貝理昂無疑是以卵擊石,但凡事必有因果,
在前面他饒了那名回教徒,我就猜測後面必然有些什麼,
只是我太天真,一直以為他救的會是撒拉丁,嘻嘻!

我喜歡貝理昂堅持的民族融合的想法,
也喜歡看腐敗的宗教狂熱份子,
天主教的聖殿騎士團,打著上帝的旗號,
迫害這些回教徒,總是想著要挑起戰爭,
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優秀,奪取他們的財物,
這些都不過是滿足自己的私欲罷了,
信仰究竟是什麼?大家爭奪的聖地又有什麼意義?
貝理昂來到聖地尋求救贖,卻絲毫感覺不到有獲得救贖,
保護國王,捍衛子民,都是為了心中的正義。
在西碧拉不能理解貝理昂為什麼不願意娶她繼位為王時,
她也為了自己的私心,或許是報復或一些其他的什麼,
選了駙馬路西安為王,然後陷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,
最後才來承認自己做錯了,然後呢?等待其他人來救她嗎?
我很討厭西碧拉這個角色,任性的被寵壞的公主。

在死守耶路撒冷的時候,貝里昂發表了一篇一篇撼動人心的演說,
我必須說,我贊同他大部分的話,可惜我幾乎都忘記了這些話是什麼,
激勵人民捍衛耶路撒冷,不因為它是聖地,而是因為這是他們的家園,
而只要有心,大家都可以打仗,可以成為所謂的騎士,
還有火葬,如果在非常時期,上帝無法體諒火葬的行為,
那麼他就不配成為上帝。
神祇存乎人心,而不是其他外面的東西。

耶路撒冷什麼都不是,但卻也代表了一切。
這是撒拉丁說的,我覺得意味深遠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do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